當?shù)貢r間 7 月 5 日,一則重磅消息從社交媒體炸開 —— 美國商業(yè)大亨埃隆?馬斯克在社交平臺高調宣布 “美國黨” 成立,并直言 “還給你們自由”。面對網友關于新政黨是否參加 2026 年中期選舉或 2028 年總統(tǒng)選舉的追問,馬斯克更是擲地有聲地回應 “明年”,這場由企業(yè)家掀起的政治風暴,瞬間成為全球輿論焦點。?
特朗普法案成導火索!馬斯克的“美國黨”是野心還是泡沫?.jpg (72.2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7-7 16:08 上傳
事實上,馬斯克成立新政黨的想法早有端倪。回溯時間線,6 月 5 日,他就在社交平臺發(fā)起投票,拋出 “是時候在美國創(chuàng)建一個真正代表 80% 中間派的新政黨” 的議題,超 563 萬人次參與投票,80.4% 的支持率,讓馬斯克看到了 “民意” 土壤。隨后,他欣然采納粉絲建議,將新政黨命名為 “美國黨”。然而,真正促使他下定決心的導火索,是特朗普力推并于 7 月 4 日簽署生效的 “大而美” 稅收和支出法案。?
“大而美” 法案被視為特朗普第一任期減稅政策的延續(xù)與升級,同時也是對上一任政府 “綠色新政”、福利支出政策的大幅調整。該法案因可能削減聯(lián)邦援助、加劇長期債務、為富人與大企業(yè)減稅,而被詬病為 “劫貧濟富” 之舉。對于馬斯克而言,法案提議取消電動汽車消費者稅收抵免,直接觸碰到他作為特斯拉首席執(zhí)行官的核心商業(yè)利益。此外,馬斯克還公開批評法案不僅未削減預算赤字,反而進一步擴大,與政府效率目標背道而馳。自此,圍繞法案的分歧,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,口舌之爭愈發(fā)激烈。?
就在 “大而美” 法案簽署成法前幾小時,馬斯克再次在社交平臺發(fā)起新黨派相關投票,約 124.9 萬次投票中,65.4% 的支持率似乎為他的 “美國黨” 成立注入一劑強心針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(jù)美國法律,政黨成立的資質確認需歷經復雜認證程序,馬斯克的此番舉動,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造勢,試圖將新政黨打造為維系自身人氣與影響力的政治籌碼。
從美國社會層面剖析,民眾對兩黨無休止的政治互斗早已深感厭惡。馬斯克敏銳捕捉到這一社會情緒,試圖借新政黨刺激民主黨與共和黨,打破兩大黨為利益集團爭權奪利的僵持局面。作為科技、商業(yè)領域的領軍人物,馬斯克成立新政黨,或意在迫使美國政界更加重視科技、創(chuàng)新企業(yè)利益,為自己及相關產業(yè)爭取更大的政策話語權。
社交媒體在這場政治博弈中,成為馬斯克手中的利器。憑借龐大的社交網絡粉絲基礎,他不斷積攢人氣,若能通過 “美國黨” 凝聚起龐大的網絡追隨者,無疑將為其商業(yè)版圖的穩(wěn)定發(fā)展筑起一道保護屏障。?
回顧馬斯克過往經歷,無論是 SpaceX 的太空探索,還是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革新,無不彰顯其 “大膽”“冒險” 的行事風格。此次成立 “美國黨”,看似是他在政治領域的一次 “跨界” 嘗試,實則暗藏商業(yè)與政治利益的深層算計。倘若在 2026 年美國中期選舉中,馬斯克與他的 “美國黨” 再度做出驚人之舉,或許真將引發(fā)美國政壇的強烈震動。但這一切究竟是一場吸引眼球的炒作,還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布局?答案,或許只有留待時間揭曉。
(綜合:紅星評論) |